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教育前言 >>正文

世界正在改变,我们的孩子能赶上吗?

www.ijjnews.com  2017-05-25 22:1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现在学习的内容和30年前有什么差别呢?日复一日的背诵,刷题,僵化而教条的考试。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用一百年的教育体系,怎么能培养出未来30年后社会需要的人才?!

  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实很难预测。因为变迁的脚步越来越迅速,未来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既然如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他们应该学什么,又该具备怎么样的能力呢?

  全球知识型经济和社会具有以下特点,每个属性都应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体现:

  ◎科技为本:需要科技素养;

  ◎全球相互依存:需要全球化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高度重视创造力并懂得如何学习。

  确保学生具有科技素养

  在过去40年里,各国经济体中就业岗位的成分比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制造业雇用了美国50%的工人,而现在的比例仅占10%。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以及就业岗位的外流。一些服务型的工作岗位,如会计、医疗实验室等工作,其就业人数也因同样的原因正在下降。与此同时,全新的产业正在形成,这些新兴产业通常会涉及多个学科,如计算机、工程、生命科学以及设计等专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有机器人、智能设备、基因产品以及纳米技术,而在几年前,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不单单是那些科学怪才,所有学生都需要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可是,尽管DNA技术在司法审判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大部分人依然不懂什么是DNA,而且很多人还错误地认为抗生素会杀死病毒。显然,那些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科学技能的工作者有必要为社会的发展添加更多动力,提出更多新的想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有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对“STEM领域”,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科学信息运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校以及工作的常规事务中去。作为21世纪的公民,我们需要辨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需要能够在诸如高速铁路、干细胞研究以及可替代能源等问题上作出明智的决定。

  教育家和科学家们都意识到当前的局面迫切需要改变,从而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科学学习和应用概念性知识、培养科学技能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调查上,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一连串的术语和公式。教师们深知这种探索精神,也即科学家研究自然世界的主要方法,是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热情的最好方法。事实上,美国一些最好的班级课堂已很好地运用了探究法,并且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崇。

  培养全球化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全世界的企业全天候地生产着商品,数秒之间,各种思想、各种事件便在互联网上来回传播。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影响到非洲的农民,中国的污染会影响到洛杉矶的空气。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联系和合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抓住成功的机遇。在未来,学生不管是作为工作者还是公民,都应能够高效地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联系。

  在中国,现在所有的孩子都在学习第二语言,主要为英语。在澳大利亚,学生们除了学习学校长期开设的欧洲语言外,还有近1/4的学生正在学习4种亚洲语言中的一种。在欧洲,学生除了要学习自己的母语外,还被建议学习另外两门外语。学习外语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洞察与该语言紧密相连的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并更好地与来自那些文化的人进行广泛的互动。因此也就毫不奇怪,为何一些全球化的公司更倾向于从那些国家招聘毕业生,因为它们的学生拥有令人满意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考虑到必须对当今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作出回应,我们的学生需要一种新型的能力——全球竞争力。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官理事会(Council of ChiefState School Officers)中的一个特别工作小组将“全球竞争力”定义为“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理解并参与到日益复杂、多样和关联紧密的世界中去的能力”。这种全球竞争力有时也称全球化素养,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对世界各区域和文化的认识,构建和研究全球化议题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交流,还有与他人接洽时的态度和道德倾向,以及应将自己视作这个世界舞台上有思想的演员。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而是可以纳入整个学校课程中去。

  提高创造力与学习之道

  创新型经济要求学生具备哪些技能呢?我们应如何组织学校培养学生获得这些技能呢?由一批核心技术公司率领的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for 21st Century Skills)认为,学生需要的是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自我导向能力。其他一些组织也做了相关的工作,如休利特基金会(Hewlett Foundation)将重点放在“深层次学习”上,还有一些组织强调“高级技能”的学习。尽管各组织所倡导的21世纪教育目标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其中都包含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各种软技能如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一些关于21世纪技能革新运动的雄辩表明,随着大量的新知识正在被创造出来,知识的内容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而获取信息的方法要远比懂得信息本身重要得多。学生们经常会问:“如果可以在谷歌上搜到这些内容,为什么还需要专门去学它呢?”事实上,他们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因此,学生仍然需要基本的当然也是深层次的学科知识。但是,他们也需要有能力做更多的事,而不仅是在一份有着标准答案的试卷上复制所学的知识。他们需要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或在就业市场上。这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时也被称作读写能力,这种能力是PISA希望明确考察的。事实上,通过对有关学习的国际研究成果的全面回顾及各国教育部及雇主观点的综合,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经合组织成员国决定将教育的重点放在PISA所考察的知识运用能力上,而不是单纯重复课程的信息上。

  近来,关于创造力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出现了大量讨论。但到底什么是创造力呢?什么是支撑其发展的来源呢?从亚当斯(Adams)2005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可以发现,创造力要求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其他领域具有广博的知识。创造力取决于一个人能否以新方式将不相关的基本要素结合在一起,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整合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在格局。传统的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来回答设计严密的问题,而与此相反,支撑创造力的外在条件却允许出现多次失败。创造力不是一瞬间的洞察力,而是几个关键因素的结合:

  知识:深入认识一个领域并广泛接触多个领域;

  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新方式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创意并促使实用性、创造性想法产生的能力;

  动力:好奇心、内在兴趣、毅力、愿意承担风险,并且能够对意义的不确定性安之若素;

  元认知:创造性地做决定;

  环境:内在诱因推动,协作环境以及鼓励冒险。

  为了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营造这种学习氛围,各国需要对这些构想进行更为清晰的定义,并对有效的教学实践进行更多的研究,也需要给予教师更广泛的专业支持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思考:

  未来世界,将会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您认为孩子现在所受的教育,能符合未来对人才的需求吗?

  (本文节选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国际一流教育体系的卓越创新范例》)

  作者简介:

  薇薇恩·斯图尔特国际教育专家,联合国高级政策顾问,美国亚洲协会教育部前任副总裁,“国际教育基准”项目专家。

标签:世界
责任编辑:张茜茜陈子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