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小记者天地 >> 实践活动 >>正文

工艺美术大师郑银聘带小记者感受木雕之美

www.ijjnews.com  2014-04-02 09:22  来源:晋江新闻网
  

  晋江新闻网4月2日讯 上周六,小记者走进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晋江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开启了一次“文化之旅”。

  “什么东西这么香啊?”一下车,空气里就飘来一阵阵的香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循着香气来到了生产车间,原来是樟木散发的味道。在这里,小记者见识了粗壮的原木,了解了木雕的制作流程,对木雕制作也更增加了几分兴趣。

  车间二楼,几十名工人师傅正在做雕刻,每个师傅面前都有一堆的雕刻工具,他们熟练、快速地使用,看得小记者们都傻了眼。“虽然先在木头上面贴了图纸,但图纸是平面的,师傅却要雕刻出立体的效果,应该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永和西坑小学小记者林雅玲颇为认真,和一名有着10多年雕刻经验的师傅聊着天,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三楼、四楼则是产品和工艺品展厅。如果说,小记者对三楼的家具等产品还不“感冒”,四楼的工艺品则让大家兴奋了。抚摸着1.5米高的笑佛,蔡丹滢等小记者不禁连称“真好看”。根雕作品《走向成功》“迷惑”了不少小记者,这件大块头的作品上面有6头惟妙惟肖的大象,还有树、山等,大家以为这是多块木头拼接的,哪知却是一块上百年的缅甸花梨木雕刻而成。

  看了那么多精美的木雕,小记者对木雕的作者也愈发好奇,到底是哪位心灵手巧的人物,能让木头焕发如此的生命力?“我10多岁就开始做学徒,跟着师傅学木雕,做出一件好作品时,心情会非常高兴,就好比你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晋江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工艺美术大师郑银聘一脸笑容,向小记者介绍潘山木雕的历史,以及自己的雕刻人生。

  两头憨态可掬的小猪,围着一个老妇人,老妇人的脸上露出期待的微笑。这是郑银聘的一件木雕作品,名字就叫《养猪》。“你们看得懂这件作品吗?”郑银聘笑着问小记者。“看得懂,不就是养猪吗?”小记者回答。“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更能体会其中的意思。”郑银聘告诉小记者,以前条件艰苦,普通人家每年就靠养猪积攒一点钱,大猪卖了,买2头小猪,余下的钱再存起来,用来做“眠床”、建房子、娶媳妇等。

  听了郑银聘的讲解,高登小学小记者邓常春使劲点了点头,原来木雕还会“说话”了,隐藏着过去的风情、习俗,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少。

  郑银聘说,木雕是老祖宗传下的好东西,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传承下去,他希望有兴趣的小记者以后可以往这方面发展,也欢迎小记者常到公司参观,感受木雕之美。(记者_陈海勇 董严军文图)

标签:工艺美术大师 小记者 木雕
责任编辑:王华峰王华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