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正文

辣评:公平是教育的首要价值

www.ijjnews.com  2014-07-23 15:24  来源:泉州晚报
  

  晋江新闻网7月23日讯  近日,教育部公开发布《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的行为设立6条“红线”,教师收礼情节严重可开除。

  照理说,学生家长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点东西,表达一下慰问和感谢,也算是人之常情。早年间大伙都不富裕,给老师送的不过是点柴米鱼肉和挂历之类。可不知何时起,这竟成了某些老师“心照不宣的规矩”,礼物的档次水涨船高,烟酒茶自不必说,各种“红包”、“请吃”、购物卡也司空见惯,有的甚至打着寒暑假学生组团出游的借口,请老师“免费随行”。日子久了,校风歪颓,攀比之风日盛,收了礼的老师难免厚此薄彼,家长“压力山大”。一所好好的学校,就这么毁了。譬如笔者就读的市区某小学,当年执牛耳,如今却风评不佳,原因就是许多老师被“有钱的家长给喂坏了”。

  归根结底,送礼收礼,破坏的是“公平”二字,抬高的是学生们获得公平教育的成本。而教育的首要价值正是公平,通过教育,不同出身的人能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最大限度地公平竞争,社会各阶层得以流动而不至板结,凭借努力学习而改变命运、创造未来的价值观将直接树立起整个社会的信心与激情。正因如此,十八大报告中,将教育誉为“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源浊则流难清,如果教育在师生关系的源头上就充斥着“利益左右待遇”的逻辑,所结出的果实又谈何公平呢?所灌输给孩子的又将会是怎样的价值观呢?18世纪德国名将毛奇曾说“德国的胜利其实在小学课桌前就已经决定了”,套用他的话,“社会明天的模样其实在小学课桌前就已经决定了”!

  那么怎样才能革除送礼收礼的歪风呢?有人说要靠提高老师和家长的个人道德素质,但如果身边的老师都收、班上的家长都送,想要独善其身无疑要冒着“被排挤冷落”的风险,说白了,不好做人。正如著名哲学家卢卡奇所言“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要革除歪风,最有效的就是将空泛的道德准则物化成有效的结构,例如这次教育部公布的“禁令”。但“禁令”只能是用来兜底,如同一条“60分万岁”的及格线,如果没有更灵活合理的管理机制,难免陷入“不收礼但也不给努力做事”的怪圈,反正没有额外的好处,只要做到不违规就好了。

  因此,除了建立公平的物化结构外,也要同时建立良性竞争的管理机制。譬如现在一些民办的幼儿园,即便家长不送礼给老师,老师也会自觉地尽心尽力服务每个学生,原因就在于其内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竞争机制,教学质量和学生与家长的反馈,将直接与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待遇挂钩。这一点是很多公办学校值得深入学习借鉴的,换言之,就是让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凭借自己的付出,能够获得等价的回报,无需靠其他途径去“打野食儿”。当然,这需要全社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教师待遇为前提,老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教师在正规途径能获得的利益越大,其违规的成本也就越高,自然也就不会去做“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薄鲁晖)

标签:公平|教育
责任编辑:邓驯邓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