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教育前言 >>正文

马克思主义传播在我省大学生中火了起来

www.ijjnews.com  2017-03-21 11:20  来源:福建日报
  

  在舞台上抢答,在电影中学习,在生活里实践……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摆脱“严肃脸”,在我省大学生中火了起来。

  赛台上的“马克思主义”

  “恭喜这位选手答对了,加2分!”“这位选手抢答违规,扣1分!”……

  1月9日,福建教育电视台演播厅气氛爆棚,主持人话音激昂,选手抢答热烈,观众席上欢呼此起彼伏。

  “谁能想到,这不是综艺或选秀节目,而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一位大学生观众感叹道。

  当天,我省举行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总决赛。竞赛自2016年11月启动以来,共有21所高校168名选手参加,脱颖而出的5名选手在总决赛中同台竞技。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竞赛的形式来呈现,这样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创。”福建教育电视台节目中心主任方杰说。比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马列读本走下课堂,走上舞台,在省内大学生中火了起来。

  “经过这次比赛,感觉原来遥远的马克思成了身边的‘导师’,在思辨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融会贯通。”摘得桂冠的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林燕玲告诉我们,这次比赛让许多大学生与伟人思想产生共振。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材及有关国情、省情、民情中选题,既有考验知识储备的必答环节,也有扣人心弦的擂主挑战,还有思政大咖现场延展解析、点评阐释。该竞赛不仅让台上选手热情参与,台下近十万学生,也通过收看节目受益匪浅。

  “虽然没能到比赛现场,但我们观看视频也和选手一样,在心里抢答。”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黄洁说,以往虽有马克思主义课程,但总觉得枯燥生硬,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不大,而这次比赛以全媒体的方式走近学生,让大家有了“重读思政课本”的冲动。

  如何找到“破题之门”

  重塑思政课,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正是我省思政课的教改方向。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思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一些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单一,“被动教”“被动学”的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让严肃庄重的理论宣讲更接地气、生动活泼,让“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并真正和当代大学生产生共鸣?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给出了方向。会议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在具体实施上,我省积极寻找“破题之门”,“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成为新实践和探索。

  在赛前,专家组成员着力还原鲜活的马克思。他们带头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回顾了马克思从年轻时的青春飞扬、意气风发到晚年的笔耕不辍、战斗不止的一生,并从这些著作里提取出6000题作为题库,在比赛和解析中,不仅讲述一个思想深邃、激情澎湃的“革命者”,更向大学生们展示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导师”。

  比赛火了,马克思成了大学生们的“熟人”,学生们通过视频、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热烈参与各种主题讨论。同时,为防止赛后热度减退,出现“一阵风后各归家”的情况,今年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对原有题库进行充实完善,力争题目数量达到2万道以上,并将这些题目尽量转化为可视化、可读化,编印一批易于传播的口袋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接下去,‘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还会继续办下去,努力打造成我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成为高校学生们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引擎。”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南表示。

  从“一马当先”变为“万马奔腾”

  在比赛的带动下,我省各大高校掀起了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读书社、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等数十个读书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9月主办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读书社负责人之一陈铮告诉我们,近期,读书社主要组织学生研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第一卷,同时利用微信、微博,每天给学员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和读物,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互动。

  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充满90后色彩:“马克思是怎样一位‘男神’?”“明明可以靠智商轻松挣钱,马克思为什么坚持走一条艰苦的人生之路?”陈铮说,图书、电影、微信里到处都有“马克思”。比如,学员们自创“微信听书”节目,录制理论解读等内容。

  “我们试图通过组织学生研读马列经典,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艳涛教授是读书社指导老师之一,他希望学生通过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气质上有变化,学业上有长进,理论上有提高,思想上有收获。

  福建师范大学中共党史读书社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读书社成立于2016年12月,由20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读书社为青年学生提供研读党史、碰撞思维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和传播热情,他们创新方式方法,不遗余力推动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的生活化和实效化。

  据读书社指导教师金程远介绍,读书社编辑制作习近平《治国理政》口袋书,在校内外分发给师生;制作《古田精神是什么颜色?》《我与长征还差一段故事》系列等多个H5,在网上广泛传播,让更多青年人主动了解红色文化;他们组织举办“马克思主义与红色经典名篇诵读会”比赛,掀起榕城高校经典阅读之风;跟学校团委合作,组成学生理论讲师团,深入本校各个院系,宣讲马列主义经典理论。未来,他们还将组织讲师团进入福州市各大中小学宣讲,将理论思想传播得更广更深入。

  “‘一马当先’不够,还需‘万马奔腾’。”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晓风表示,无论是思政课的创新尝试还是学生社团的自发学习、传播,都致力于让我省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播种机,让其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他介绍,今年我省还将在全体思政课教师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青年学生什么”为主题的“精彩一课”评选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为主题的征文和微演讲等多个活动,引导师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理论光辉和实践魅力,不断激发大学生学马列学理论的浓厚兴趣和内生动力。

标签: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责任编辑:付惠娥付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