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考试·培训 >> 名师专家团 >>正文

高中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www.ijjnews.com  2016-02-02 11:41  来源:汪寄声
  
  李岚清副总理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的专题论述中指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 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既是重要内容,又是薄弱环节,李副总理一语道出美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窘状。高中,历来就是应试教育的“重灾 区”,以上大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思想可谓根深蒂固。高中音乐欣赏作为必修课在开设之初,曾使许多教育界同仁大为诧谔:“高考应试科目都还上不赢,还开设什 么艺术欣赏课,这不是添乱吗?”然而,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的深入推广和初中、高中、大学各级升学考试制度的逐步改革,艺术教育在各个学 校中的地位也逐步得到重视。高中音乐欣赏课从无到有、从探索阶段到深入实施、从区区几所学校的试行到全面铺开的壮大发展,音乐教师们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确 是感慨万端。我省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也只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尚有许多高中未能开设此课。各校在师资、设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指导思 想、教学法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就高中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状况这两个方面作出总结,以作抛砖引玉之举。

  一、音乐欣赏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分析,高中生与初中生有着很大的差异。初中生活泼外向,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尚还保有童稚的纯真;高中生较为沉稳内敛,思维更为多元而深沉,有意注意能力得到发展,并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高中生聚集的文化素养、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使他们具备了欣赏较为深沉内涵的音乐作品的基础。由于音乐教育具有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诸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音乐欣赏在高中素质教育中便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1)音乐欣赏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寓教于乐”是一种能获得极佳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如何

  将这一手段尽情发挥,是每一个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功力深浅的试金石。高中生不象初中生那样喜爱全班同学放声高歌,而更喜欢以倾听的方式接受音乐的熏陶。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大量音乐作品,对于高中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催化作用。如:欣赏《祖国颂》时,辉煌壮阔的合唱和激情澎湃的领唱所展示出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音乐联想,是任何语言的说教都无法比拟的。欣赏《二泉映月》时,委婉、凄楚而又悲愤难抑的琴声诉说了旧社会艺人的无限辛酸和悲苦,并从另一个侧面去隐示新中国艺术工作者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二泉映月》也不失为一首以对比手法出现的爱国主义教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欣赏,更是能使学生在钢琴和乐队的竞奏中充分领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磅礴气势和中华儿女凛然不可战胜的巍巍尊严。如果教师能适当地把这些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结合特别的时空(如香港回归、抗日战争纪念日、长征纪念日等)重点组织音乐欣赏,定能产生更为深刻的教育效果。近些年来在多次重大纪念活动中,音乐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音乐欣赏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我们能发现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理想与前途的思虑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增加。在这个心理、生理接近或开始成熟的时期,音乐欣赏对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正确发展能起到良好的调适作用。如:古琴曲《流水》的欣赏,能使学生在幽涧滴泉、瀑布飞流的琴声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还由于《流水》以俞伯牙与钟子期那段“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动人故事为背景,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便沉浸在故事所散发出来的音乐氛围之中,这种情景交融的审美效应,对学生正确的交友观念,能起着正面作用的心理素质的影响。贝多芬《欢乐颂》的欣赏,能使学生领略“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的奋进意志,对学生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诸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国度、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温文尔雅的艺术气质,这对于高中生消弭浮躁之气、养成儒雅性格同样起着熏陶作用。

  (3)音乐欣赏在其它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在高中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包括增进学生对旋律、节奏、人声分类、乐器种类等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具体曲目使学生对中外一些不同国度的人文、地理、历史、风情等知识有一个形象的了解。《蓝色的多瑙河》为学生展现出多瑙河沿岸绮丽的风光;《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了解帝俄时代俄罗斯船工苦难的历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东方色彩和草原风情;而《佳美兰音乐》的欣赏又能使学生恍若置身于巴喱岛浓郁的宗教氛围之中。这些包罗万象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高中生文化素质的宝库,使知识更具多元化的特点。

  音乐欣赏对于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的培养也有融会贯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认识旋律的起伏感和节奏的张弛感,能反馈到体育运动中的许多项目中去。高中生通过音乐欣赏培养起来的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诸多层面能获得相辅相成的作用。

  (4)音乐欣赏在高中阶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大大扩展了音乐欣赏的范围,学生在课外、家庭、社会娱乐场所也能接触到不同类型、良莠难辨的音乐,某些音乐作品对高中生委实会产生负面影响。高中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特别喜欢沉溺于音乐之中,一些绵绵情歌能使初触情网的高中生对号入座,听得忘乎所以,妨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外,一些超强音量的摇滚音乐又能象催化剂一样激起平日深藏的暴戾之气,影响着青春期正确行为规范的养成。如果把一些灰色、黄色甚至带着反动倾向的MTV作品也成为高中生可能接触的视听作品的话,那么这对于高中生思想、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素质教育都起着破坏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家庭的关怀是免除学生身受其害的主要方法。加强正面教育,防止、杜绝负面影响,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产生作用的浅见。下面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听与讲的关系

  高中音乐欣赏规定课堂教学主要以听为主。据此一说,学生

  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定然是主与从的关系。所谓以欣赏为主,应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聆听音乐。但教师讲解作品与学生参与练习各自所占的份量很难定出一个标准。由于初中音乐教学的程度各校参差不齐,高中音乐欣赏过程所涉及的乐理知识必须补缺补漏;高中课本中每个单元的“概述”部分必须辟为专题来讲解;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也要略作提示。高中音乐课不能让学生在迷惘状态中欣赏音乐,因为在此状态下学生提不起兴趣,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中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纵观高中音乐欣赏作品的栏目,有一部分作品并没有必要组织学生作第二次欣赏,而对一些经典名作,除必须组织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深入欣赏之外,对作品中的名题名段,还得让学生反复视唱,记熟曲调。如:欣赏比才的《卡门序曲》时,对曲中的三个各具性格的音乐主题便须反复唱熟,组织第二次欣赏时学生才能听出音乐中的特殊韵味。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欣赏,还须有学生的练习(即视唱音乐主题)。听、讲、练是欣赏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据我所见,高中音乐欣赏的听、讲、练各占的比例以2/5、2/5、1/5为宜。学生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各占18分钟左右,学生的练习占9分钟左右。此一比例是否合理,还请批评指正。

  (2)作品与音响的关系

  作曲家呕心沥血谱写出的乐谱要演化为课堂中播出的音乐,必须走过漫长的路。市场上一些上乘音像作品的制作,唱片公司都尽可能地选择好的板本、好的演唱(奏)者、好的乐队、好的制作机器、好的录音材料,最后才能制作成为音质优良、包装精美的成品。而教育部门在制作音乐欣赏录音带时缺乏“精品意识”。新版的高中音乐欣赏录音带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但在课本与录音带的对照方面还是存在些许差错,如:第七单元的课本是钢琴协奏曲《黄河》,提供在录音带上的却是《黄河大合唱》,这是一种奇怪的失误。至于录音带保存时效短、噪音较大、选曲困难、易被绞带损伤的缺点一直难以克服,如果改用能免除以上诸多缺点的CD唱碟,定能有更好的效果。学校用的音乐欣赏资料应该是质量最好的才对,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确立精品意识,痛下工本,制作出更为完美的作品。此外,我认为:高中音乐欣赏既然已是必修课程,若能从总体目录中选出部分精选作品,制成二至三盒录音带,学生在购买课本的同时,也购买一套音乐欣赏录音带,这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反复欣赏是大有帮助的。全国几千万高中生的这个大市场,定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教学录音带的制作。这一构想,应该是合理的。

  播音器材方面,也值得推敲。作为专门的音乐欣赏课程,对音响器材便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拎着一个小录音机象卖耗子药的贩子一般,一个教室挨着一个教室去上音乐课的现象应该早日终止。音乐教师即使讲得绘声绘色、活龙活现,但学生从一百多元的小录像机里听到那些没有力度、厚度和层次的音响,一定大失所望。专用音乐教室和稍好一些的音响设备,这对于一所带有高中部的完全中学来说并非难事。教育机关有必要对三级达标中学以上学校在音乐室的硬件要求中加入高中音乐欣赏课所需的器材,这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纵深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今后高中音乐欣赏的方向,视听结合是一条宽广的道路,CD、LD、VCD等视听影碟的普及和DVD的出现,给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展开了美好的远景。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曾经听到部分老师开玩笑说:“你们上高中音乐欣赏课太痛快了,只要将音乐一播放,就万事OK了。”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中音乐欣赏课虽然是动少静多,不象初中音乐课兼有唱歌、基本训练、乐器演奏等动多静少的上课模式,但如何让学生在安静的聆听中开动形象思维的机器,这却是很大的学问。

  教师方面,高中音乐欣赏课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更进一步地研究作品,熟识作曲家生平,并了解他们创作该作品时的个人心境和时代背景。对一些民歌作品,应了解它的出处,对民歌中方言的运用也要深入研究,并做到能信口唱出。对常见乐器,应了解它的主要演奏性能。如果教师对某一部器乐作品的主题都搞不清楚,对某一首民歌一句都唱不出来,对某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也一无所知,在此情况下便去上音乐欣赏课,其教学效果当然只是让学生随便听听而已,教师只不过是一个不合格的DJ。

  其次,高中音乐欣赏课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文学基本功要求。教师在熟识音乐作品后,应能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作品的精妙之处,并能引经据典,细细道出弦外之音,引导学生深入领略音乐之美。必须强调的是:文学对于音乐、美术、书法、雕塑等多项艺术品种都是最为亲密的伙伴。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文学素养较差而又不太善于语言表述的教师能带领已经略有挑剔心态的高中生去叩响音乐欣赏之门!

  学生方面,随着高中生心理与生理的逐渐成熟,知识与经验的不断丰富,学生欣赏音乐的批评能力和选择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对一些较为浅显的音乐作品不再兴趣,而更喜爱有理性内涵的音乐作品。然而,高中生不屑欣赏儿歌式音乐作品而又听不懂大部头作品的这一矛盾现象,造成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存在盲点,因而,高中生更期盼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到音乐的王国里漫游。

  高中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其它学科的师生关系有较大的不同。音乐欣赏这一感性因素极浓的科目,使教师不能象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一样可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居高临下地讲授那些冷峻的定义、定理,而必须以平等的身段,用长兄或大姐般的口吻,启发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特别是一些器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本身就存在见仁见智的不同感受,教师更不必以指令性语气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向。高中音乐欣赏是一个年轻的课目,除了以上探讨的几组关系之外,学生作业的安排、考试模式的设置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探索中不断完善。

  (本文获1997年福建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标签:
责任编辑:吴择吴择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