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考试·培训 >> 名师专家团 >>正文

英语试题答题的“陷阱”及应对策略

www.ijjnews.com  2016-02-02 11:41  来源:福建中学英语报
  

  英语试题,尤其是单项选择填空题,一般有四个选项供选择,其中一个是正确的,另外三个是错误的,这应当是考生所早已熟知的。问题是在这三个错误的选项中,往往有一个选项最为貌似正确而实则错误。出于下面就要分析到的种种原因,考生对这个错误选项往往“心仪”已久,如今见面,一如故友重逢,立即选中填入,心中暗喜又得一分。殊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分自不待言,更糟糕的是在知识认知方面又误导了自己一回。这就是通常所讲的误入“陷阱” 。

  试题“陷阱”不但见于选择题,在别的题型中同样屡见不鲜,下面是99年高考试卷中短文改错的第86小题:Now I can't watch much television but a few years ago (I was used to watch it every night.)现在我不能看许多电视,但几年前(我经常每个晚上都看。)这句话从意思上、词法上、语法上、时态和单复数问题上加以分析,看不出有任何错误,所以,许多同学在后面的横线上打了“\/ ”以示正确,这样就掉进了出题者设置的陷阱里了。其实,文章的第94行有一句关键的话:There was no way of settling the matter except by selling the set.除了卖掉电视,别无它法。

  如果同学不那么急于求成,如果能注意到这句话,就不会在此题犯了错误,就会懂得把这句子中的“much”去掉或者改为“any”,因为作者的电视机既然已经卖掉,便无电视可看了。

  应当肯定的是,试题选项陷阱的设置是有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它是教育工作者在了解和分析学生产生诸多错误的文化背景、思维定势、答题心理等因素后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出来的,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陷阱”的警惕,逐步排除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摈弃不良思维定势,健全答题心理,以便更正确地掌握英语的语法和惯用法知识。可见,对试题选项“陷阱”的研究,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出学生易于落入“陷阱”的原因及其应对的策略。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认真研究了这一问题,特指出如下几种“陷阱”的类型及其解决办法:

  第一,出题者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用英语的习惯用语、固定搭配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模糊学生的视线、干扰学生的判断力。

  下面一组是出现在99年全国各地的模拟试卷中较为典型的几道题:

  1. We should prevent pollution _____ happily.

  A. live B. to live C. living D. from living

  2. There are a lot ____ people in the cinema than we expected.

  A. of B. of more C. more D. more of

  3.I can’t help ____ the house because I have to go off now.

  A. to clean B. cleaning C. clear D. cleaning

  4.It was five o’clock ____ the meeting began.

  A. that B. until C. before D. when

  第1题,学生依照平时的思维定势,容易联想起“prevent sb./ sth. from doing sth.”的句型,所以误选了D。但意思不通,因为我们不能“防止污染愉快地生活”。答案应当是B,“to live”在句中作目的状语,意为:“我们应当防止污染以便快乐地生活”,这样一来句子意思就通顺了。

  第2题,诱发学生引用了最常见的词组“a lot of”而选择了A,其实如果注意到后面的“than”,即比较状语从句,就会注意到应选择可以与之相配的比较级“more”,而比较级前可以加上“a lot”以加强语气,因此答案应当是C。从这题还可以看出学生答题的一种不良思维定势,一旦认定“a lot of”这一词组便加以选用,而不顾及是否与后面内容相吻合。

  第3题,如不分清红皂白,生搬硬套地采用“can’t help doing sth.”的词组而选上B. cleaning,会造成“ can’t help cleaning ” (忍不住打扫起房子来)和后面的“ have to go off ” (不得不要走)的意思矛盾;尚若选上A. to clean,既符合“help (to) do”的句型,又能使“can’t help to clean” (无法帮助打扫)和后面的“ have to go off ”前后一致。因此答案应当是A。

  第4题,乍看很象强调句型,即“it + is/was + 被强调部分+ that +其余部分”,答案似乎是A.that。但如果这样,就中了出题人的计了。原因在于同学误把“five o’clock”当成时间状语来强调,而“five o’clock”不能作时间状语,只有在它之前加上“at ”,即“ at five o’clock”,才能被强调,才能作时间状语,才能用上这个句型。本题的答案为D,when在句中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意思是”五点钟的时候,会议开始了。可见,这种类型的题目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其圈套,其后果可想而知。第二,受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用汉语意思或利用学生中文式的思维,影响其判断的准确性。

  有这样一个单项填空:

  Air is to us ____ water is to fish.

  A. as B. that C. what D. like

  同学对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即:正如水对鱼意味着什么,空气对我们也意味着什么。所以许多同学选了A或B。但是错了。这是因为同学从翻译成中文入手,思维被汉语意思套死了。如果从英语的逻辑思维出发,分析其成分,不难看出“water is”和“to us”之间少了表语,而能充当表语的应当是疑问代词what所引导的从句,即“what water is to fish”,因此答案应当是C。

  再看一个题目:

  ---What made you so upset?

  ---_____ three tickets to the pop concert.

  A. Because of losing B. Losing C. Lost D. Because I lost

  许多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头脑当中就反映出这样的汉语意思:“---为什么你这么烦恼?” “---因为丢了三张流行音乐会的票。”所以选A或D。我们应当从英语的角度分析这个句子,第二句的空格处应对第一句的“what”进行回答,而“what”是疑问代词,在句中作主语,因而所选的选项也应当是可以作主语的。所以答案是B。因此,对于一些题目,翻译成中文有时是多此一举,让人得不偿失。

  不仅是单项填充中存在这一问题,在单词拼写中和一些综合题目中也有这种陷阱。

  99年五月份的汕头地区某英语模拟试卷有这样一个单词拼写题:

  The headmaster often comes to ______(听) class.

  通常情况下,这种用汉语注释的单词拼写题目,比起以第一个字母提示的题目,学生更乐于见到。许多同学不加以思索,把“听”翻译成listen或hear,显然不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习惯搭配。应当填上attend,才能与class搭配。再看下一题,

  The Red Army ______(走) 2,5000 miles, which surprised the world.

  如果同学只是翻译成walked,而不是考虑英语的搭配而填上covered,那又中了圈套。因此,应当提醒同学,以汉语注释的单词拼写题目也容易误导同学走入岐途。

  再来看看99年高考试卷完形填空的37题:

  “…they wanted to make as much 37 as possible to force …”选项是“A. effort B. time C. trouble D. noise”。

  许多同学这样地理解这个句子:“…他们想要竭尽全力地迫使…”,因而选了A。这种选择从汉语意思的角度看似乎合情合理,其实不合“法”,即不合英语的语法,因为“make effort”在英语中是错的,要说“make an effort”。而D即“make noise”在英语中倒是正确的,是合法的,而且合情合理。

  第三类型的陷阱是把关键的词或句子藏在下文,造成学生的误解。有这样一道单项填空:

  ---Can I have ___ orange, mum?

  ---Oh, your sister has had it.

  A. another B. an C. one more D. the other

  平时同学常见到的是”Can I have another orange”和”Can I have one more orange”的句型,即“我可以再吃一个橘子吗?”但本题的关键字是藏在后面的“it”,是它决定了对话双方对于“orange”的看法必须是特指的,而不是泛指的,即“我可以吃另外那一个橘子吗?”因此答案应当是D,而不是其它。另一道题:

  He dropped ______ and broke it.

  A. a cup of coffee B. the coffee cup

  C. the cup for coffee D. the coffee for cup

  答案是B,关键字在哪里呢?在“broke”(打碎)。这个词告诉我们要填充的选项的中心词必需是可以打碎的,而不是可以打翻的,那应当是咖啡杯子(the coffee cup),而不是一杯咖啡(a cup of coffee)。

  因此,面对一份英语试卷,了解陷阱所在,了解陷阱的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一次又一次地跌入陷阱,落得遍体鳞伤,后悔莫及。

  针对以上英语试卷中所设计的各个类型的陷阱,笔者认为,在平时指导学生的时候,应注意:

  第一,指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基本句型和惯用法固然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从题目的具体意思出发,仔细分析基本成分和结构。

  第二,教导学生学会用英语的方式进行思维。汉语意思仅仅供我们参考,不能把每个题目都翻译成中文后,再进行中文式的判断。在平常的练习中,应引导学生走入英语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按英语的习惯,用英语的方式思维,注意词与词的搭配,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教导学生学会瞻前顾后,要有一盘棋的思想。要求不能老是在一个空格处徘徊不定,犹豫不决。语言类的学科有其独自的特点,那就是连贯性和整体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上下文的联系和对比,从中进入合理的情景,并在情景中进行推理和判断。

  总之,做一份好的英语试卷,就象打一场地雷战,要了解对方雷的布局,雷的种类,才能对症下药。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扫雷英雄。

  (本文于2001年5月12日获福建中学英语报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英语教学论文二等奖)

  (作者 林曼红)

标签:
责任编辑:吴择吴择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