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产经频道>> 财经频道 >> 理财产品 >>正文

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金融机构如何重树形象?

www.ijjnews.com来源:新华网2013-01-25 10:10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上海1月25日专电题: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金融机构如何重树形象?

桑彤、王原

近段时间来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时所暴露出来的风险使银行业的“准国家信用”形象轰然倒塌。业内人士指出,重树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感,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理财产品遭遇信任危机

这段时间,理财市场颇不平静,先是被投资者视为存款替代的信托产品屡屡出现风险,后又是银行分支机构被爆代销质量较差的私募产品,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庞氏骗局”“骗子理财”的字眼频现网络。

虽然目前出现危机的理财产品通过担保公司介入的方式初步了结,但银行在代销理财产品时是否应该“兜底”的问题逐渐浮上水面。这也与近期接连出现兑付危机的信托,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刚性兑付”的争议如出一辙。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金融业能不能够发展,很重要的问题是投资者能不能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作为服务机构,具有“准国家信用”,尽管已经改制企业化,但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当然,这种信任是盲目的,建立在投资者对金融机构‘不倒’的预测基础之上,其背后的逻辑是信任金融机构会对理财产品会进行‘兜底’。故这种信任并不能让投资者认识到买者自负,一旦理财产品出现问题,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会要求银行兑付投资本金,赔偿损失。”嘉兴银行章张海说。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毛恩知认为,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在管理资产的过程中,只有履行了谨慎管理、信息披露等义务的条件下,才能对投资损失免责。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信任危机 金融机构 树形象 投资者 第三方
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