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网盟动态 >>正文

常德残疾青年资助7位贫困学子

www.ijjnews.com来源:尚一网2019-11-05 15:03我来说两句
  

  大山深处的石门县,有一位残疾青年不仅自强不息,成为了创业典范,还把一腔大爱无私奉献,先后资助了7位贫困学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大使。这位青年,就是今年34岁的凌陈。

  只是一束微光,也要为大家带来阳光

  凌陈命运多舛。10月25日,凌陈母亲陈智慧向记者说起孩子的身世,年过花甲的凌妈妈禁不住潸然泪下。凌陈1岁时身患重病,父母长年为其四处问医均无好转。1995年,凌陈远赴上海华山医院治疗,被确诊为先天性丘脑肿瘤,住院4个月,动了两次大手术,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左手、左脚4级残疾。

  “为给孩子治病,我们四处借钱,后来无处可借,亲戚朋友见了我们老远就躲。10年下来,家里负债20多万元,当时,我每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忆过去,陈智慧有道不完的苦楚。

  2001年10月,就读初三上学期的凌陈病情复发,无奈中止学业,那年他16岁。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总有一个弱小的身影出现在石门汽车西站,那人便是凌陈。每每想到父母含辛茹苦,小妹年幼上学,家里债台高筑,懂事的凌陈拖着残疾的身躯当起了小贩,每天早上7时出门,晚上七八点钟回家,常年风雨无阻,在这里叫卖矿泉水、槟榔和晕车丸,一天下来能挣三四十元钱。

  “我要用残疾的肩膀担负起生活的重担,用蹒跚的脚步走出事业的未来。”凌陈暗下决心。

  2011年,凌陈结束了多年的提篮小卖生活,以家里62平方米的房子做抵押,以母亲的退休工资做担保,申请到8万元无息贷款,开了一家蜂产品专卖店,开启了人生的创业之路。

  2012年2月9日,凌陈第一次走进石门一中校门。翻阅校团委提供的贫困学子名册,他毅然决然将涂强作为第一个资助对象。就读高一的涂强父母离异,靠70岁的奶奶卖菜维持生计。凌陈与校方签下资助协议:除负担资助对象高中三年的全部学费外,每月还提供500元的生活费用。

  一年辛辛苦苦赚下3万多元钱,凌陈首先想到助学,不料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

  “家里买1斤肉,一家人吃3天,我们家现在是穷困潦倒,哪还有资格资助别人?”凌妈妈坦诚地告诉记者,凌陈资助涂强3年,她和儿子吵了3年的架。

  当时,不少好心人也劝导凌陈:你不给社会添负担就很了不起了,何苦还要给自己找麻烦?

  “尽管我是个残疾人,是一束微光,但也要给大家带来灿烂的阳光,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其他事情我都听您的,惟独资助的事您改变不了我。”历来孝顺的凌陈向母亲坦露心扉。

  2015年8月的一天,凌陈带着母亲翻山越岭来到一户农家。原来,这是涂强的家。涂强高三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南京陆军工程大学,凌陈前来祝贺。

  第一次见到儿子资助3年的对象,目睹涂强破落不堪的房屋,凌妈妈深受震撼:如果没有儿子的资助,也许涂强这个孩子早就辍学了,没有今天的出息。

  “从那时起,我认定儿子的举动是对的,儿子改变了我的思想,我不能拖他的后腿。”凌妈妈抹掉泪水,冲记者会心一笑。

  2016年春,皂市镇贫困学子李洁的父亲带着一些土特产来到凌陈的家里。第一次见到默默资助孩子半年多的凌陈,这位父亲惊呆了:“我一个健全人竟让一位残疾人来资助,于心何忍?”他当即决定中止资助。

  一时间,凌陈被资助者毁约一事在石门传为佳话。

  时光回溯到2015年秋季开学时,李洁初中毕业后被石门县一中录取,却因家庭困窘迟迟未到校报名。在李洁失望、无助之际,是凌陈将资助的爱心接力棒从涂强手中传递到她的手上。

  我站不稳但我愿尽其所能帮他人站稳

  自叹读书太少,深感书籍的珍贵,2016年,凌陈在石门县城创办了一家凌晨书屋,要为家乡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书屋共3层楼,面积300多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

凌陈在书屋阅读

  书屋营业头4个月,前来看书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获利颇丰,每月盈利四五万元。

  带着这份收获,2016年秋,凌陈再次走进石门县一中,翻看新生资助名册。

  唐植颖,其父亲身患心脏病,母亲患有风湿,家里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一个妹妹在读书。

  宋佳瑞,其母亲早亡,父亲外出打工杳无音信,她一直跟着体弱多病的外婆。

  刘亚庆,其父亲早逝,母亲是全家的顶梁柱,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家境极为困难。

  凌陈面色凝重,思考再三,他打破惯例,决定同时资助这3位贫困学子。

  凌陈脚下,助学路没有间歇。

  今年初,石门县五中校长来到凌晨书屋,与凌陈交流中提到,该校有两位学生品学兼优,可她们的父亲都已离世,家里全靠母亲支撑,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孩子专心读书,其中一位学生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过多久,凌陈的身影出现在石门县五中,与吴业慧和戴上京这两位学子一番促膝交谈后,他当即与校方签下了助学协议,同时资助这两位学生。

  凌陈向7位贫困学子伸出温暖之手的背后,却暗自背负了沉甸甸的压力。

  凌晨书屋的主要客源是年轻群体,一年营业旺季只有学生放寒暑假的3个月,每月盈利四五万元,平时保本都难。书屋开办那年,经营4个月后,门店前的道路升级改造,书屋特别冷清,一连10个月严重亏损。

  收入有限,支出却是刚性:每月要支付房租1万多元,发放员工工资1万多元,50多万元的借款每月要还息4000多元……

  2017年,凌陈万般无奈之下,忍痛将经营了6年的蜂产品专卖店转让,筹得8万元,解燃眉之急。

  再苦再难,凌陈始终将资助开支优先,助学7年间,惟有一次没按时支付生活费。那是书屋门前道路封闭期间,有一个月凌陈捉襟见肘,破例拖欠了一回。他深感愧疚,打电话给校方和学生家长,恳请暂缓一月。

  “最近这几个月,儿子常常失眠,深更半夜就醒了,他心里承受的压力我最清楚。”凌妈妈告诉记者,每每这个时候,她就会泡上一杯热茶送到儿子的房间,然后默默地离开。

  以残疾之躯独撑一份事业,凌陈已累得焦头烂额,但再忙再累,他始终不忘给学生精神营养。“助学仅予以资金资助远远不够,更需要励志,引导学生做一个精神富有之人。”凌陈认准这个理。

  涂强不会忘记:有段时间,他情绪低落,成绩明显滑坡。凌陈好几回与他交心谈心,教导他:“贫穷并不可怕,没有勇气最可怕。”

  李洁不会忘记:大学3年期间,凌陈不定期地对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切地问这问那,每个寒暑假前夕,凌陈都会邀请她到书屋勤工俭学,参加主题讲座和读书会。

  刘亚庆不会忘记:每年春节和寒暑假,凌陈雷打不动地接资助学生到家里吃3顿饭,学生毕业时吃一顿饯行餐。每一顿饭,学生们品出了一份特别的温情。

  吴业慧不会忘记:她所在的石门县五中地处蒙泉镇,离县城有40多公里。凌陈每月付生活费完全可以通过微信转账,可他今年先后2次走进学校的大门。

  “您让我们的奋斗路上多了一座明亮的灯塔,一个坚定的指路标。”今年7月,唐植颖收到湖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心怀感激,给凌陈写下一封长信。

  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叫精神。凌陈的点点滴滴,化作了受助者阔步前行的不竭源泉。

  涂强大学毕业后当上一名人民海军,上岗一个月后,他通过微信给凌陈转来6000元钱,并留言:“这是我的第一笔工资,请代我转交给母校石门县一中,资助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将您当年的爱心传递下去!”

  吴业慧的母亲谭红梅受凌陈的感染,走出丧夫之痛,下定决心摆脱贫困,培育了七八亩茶园,养了2头猪和6头牛。她谆谆教导女儿:“长大后要像凌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自己站不太稳,如能帮助他人站稳,我散发的微光就有了价值。”凌陈作别之言,在记者耳边久久萦绕。

  (记者 龚兴建 钟勇 王敏 王明睿 文/图)

标签:常德|残疾青年
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