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专题2 >> 走进晋江 >>正文

明日中秋,闽南人怎么过呢?

www.ijjnews.com来源:闽南文化网2017-10-11 10:00我来说两句
  

从古至今,闽南人怎么过中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闽南独具特色的民俗,中秋风俗主要起源于泉州,慢慢发展到闽南一带特色了!

蒸番薯芋

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

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泉州老教师傅孙义则说,相传元末农民起义时,推翻蒙古族的残酷统治者,砍下敌人的头来祭祖,后来,人们用槟榔芋头和番薯作为替代品祭祖。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说,还有一种传说,是戚家军挖芋头充饥,终大败倭寇,时值中秋,从此沿海中秋节多吃甜芋以纪念胜利。

游笋江

古代泉州人有中秋月夜结伴坐船游笋江的习俗,称为“笋江泛月”。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介绍,台湾各地中秋夜“士子递为燕饮赏月”,即大家欢聚一起饮酒赏月。《台湾府志》记载台湾过中秋,祀当境土神,春祈而秋报也。

偷菜偷葱

泉州民谚中有“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说法。因此,还没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征式的摘别人家的菜,而没有人会去责怪。

烧塔仔

晋江吴先生介绍,过去中秋,闽南孩童有烧塔仔的习俗,捡瓦片,叠塔仔,盖到七层就不会再往上高了。扫来树枝树叶放进塔中烧,烧得通红通红的,如今可是很难得一见了。据说,“烧塔仔”的习俗相传源起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便相约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从此,“烧塔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牵水藏

晋江围头,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流传着一种“牵水藏”的习俗。原来,过去出海捕鱼的渔民不幸遇难后,亲人为了超度死者的魂灵,就用一种纸糊的竹笼,放在海水中浸泡,直至3个竹笼都牵引破了,才代表超度仪式已经结束。

听香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这“听香”说的就是中秋夜的一个习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具有游戏的意义。

中秋博饼

博饼,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传承且特有的中秋传统民俗活动,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闽南地区的人民更喜欢用博饼来共度中秋佳节,而博饼的规则和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难度有点大,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博饼,这个闽南特有的习俗。

中秋博饼是厦门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南安、晋江、石狮、安海有些乡镇也流传着的中秋节夺状元饼的习俗,其玩法与规则基本相同。在厦门,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1]。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金门一带,及泉州、漳州部分地区,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厦门特有的博饼活动带动了对岸的金门县,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责任编辑:李加茵 陈宝英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