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专题2 >> 走进晋江 >>正文

过年少不了的那些事 | 晋江除夕习俗,你知多少?

www.ijjnews.com来源:晋江文化产业网2017-09-30 11:09我来说两句
  

  浅谈晋江除夕习俗

  冬日暖阳中,年在我们的盼望中慢慢的临近了,在外奔波的人们收拾好行装,在家乡的亲人的祈盼中,归心似箭地踏上归程,朝家的方向而行,赶在除夕与家人团圆,过一个欢欢喜喜的中国年,共度幸福盈满的新春佳节美好时光。

  囝仔爱年兜,大人乱糟糟

  除夕在晋江称为“年兜”,一句“囝仔爱年兜,大人乱糟糟”的俗语颇为贴近述说过节这一过程的繁忙节奏。节前将家园除尘打扫一新、为一家大小筹备新衣裳、还有筹办年货、炊糕做粿等工作,忙的不亦乐呼中进入除夕。

  △置办年货颜英婷/摄

  除夕这一天,早起的巧妇们赶个早市,为的是采购食物,为中午前祭祀祖先和晚上的年夜饭而筹备。一袋袋的鱼、肉、果、蔬拎进家门,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分工合作,开始清洗、刨切,为的是赶时间做出一筵“润饼菜”。把海蛎做成“蚵仔煎”、将五花肉切片煸炒、把红萝卜焖熟、将米粉焯水,把海苔油炸,或煎或炒或焯或炸之中,玲珑满目的食材变成一碗碗的供品,装进一格格的“神篮担”中一肩担起,步履轻快地到祖厝厅辞年,在燃点四柱清香的袅袅青烟中,摆好供品敬祀先祖,追思祖德宗功。

  △海蛎煎颜华圣/摄

  祭祀祖先回来后后,一碗碗的菜肴放进锅鼎中回锅,在巧妇手中的翻炒里冒出热气腾腾,取之放进一张张“润饼皮”的包裹中捧而进食,一家大小边吃边谈,嘴里回荡的是滋味美妙的口感,笑言中脸上是荡漾着丰收的喜悦,笑言中流露出的是红红火火的美好日子。

  贴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吟唱直至今日仍是我们的习俗传承。午饭过后,家家张贴春联,让彤纸墨书的楹联在晋江大地、千家万户的大门上艳红地宣示幸福生活,“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抒发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祈盼!而在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寓意进入佳境,生活甜蜜!在贴春联的喜气洋洋中,一旁是生龙活虎的孩童们在嬉戏玩耍,眉笑眼开中是新年带来的欢乐和生生不息的传衍。

  △挑选春联

  △甘蔗颜长城/摄

  除夕夜团圆饭

  除夕的夜是温馨的,大红灯笼高悬大门前,洒下红光映照在红红艳艳的春联上,厅堂洋溢着一片喜气,主妇们在厨房里热气腾腾地烹饪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所以也称之谓团圆饭。

  远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时,爱拼敢赢的晋江人就以梯航万国的身影离別家园、扬帆四海的身姿纵横四海,但一句俗谚:“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道尽家在游子心中的份量,缕缕乡愁永远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心中的牵挂,除非万不得已,即便远在千山万水、路其漫长者,再忙也力争赶回参加除夕团圆之庆。因为回家过年,与亲人们相伴的幸福时光,最能让奔波劳顿了一年的心灵得到了抚慰,令人感受的是所有艰辛都是值得的。

  △炸咸粿颜华圣/摄

  当年夜饭的桌上摆满菜肴,一家人按长幼有序就座,对于没能及时赶回来吃午夜饭的亲人,晋江习俗会在餐桌上给其留一个空位、摆一套碗筷,表示全家团聚的意思。旧时晋江家庭使用的餐桌为“八仙桌”,按照老礼,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如果是围座在圆形餐桌,座次则是以“面朝大门为尊”,中国人崇尚“百善孝为先”,年夜宴中,尊由家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坐首席先动筷,而后一家人喜气洋洋地边吃边谈过去一年的收获,展望新的一年的计划。

  随着时代进步,现在许多家庭选择将年夜饭搬到酒店,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宴会大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与酒店年夜饭相比,家宴的气氛更是浓浓亲情与悠然乡愁、更有幸福就是回家吃饭的感觉。

  △白灼章鱼

  远居海外的游子或久居外地的家人,每每返乡最为惦念的还是挥之不去的“古早味”,土笋冻、蚵仔煎、五香卷、炸菜粿等风味小吃是挥之不去的成长味蕾,当“乌鳗膏蟹鳘”渐渐远去,八宝饭、甜芋泥、番鸭汤、灼章鱼、盐酥虾、姜母鸭、杂菜卤……等富有乡土的菜肴的味道端上年夜饭的餐桌上,更具乡味记忆,特別是红烧鱼的艳红味鲜和寓意年年有余,更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莱。满满一桌“古早味”的菜肴,一道道无不是一种充满怀旧的味道,那一份惊艳的感觉,使人回味当初,是游子们记忆中的美好旧时光,也是记忆中妈妈的味道。

  △菜粿颜长城/摄

  压岁钱“压祟”

  年夜饭过后,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重头戏来了——收红包。长辈们会给未成年的孩子分压岁钱,压岁的谐意是“压祟”,即禳灾驱邪之意,这是长辈们对小辈的关爱,当然子女也会给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压岁钱,这是表达对长辈的孝顺。

  △红包

  而家庭主妇们则忙里忙外,边筹备好正月初一“拜岁”习俗用于敬奉神祗的三牲供果,边将“过年饭”摆放在厅堂和房里的桌上,“过年饭”意为“年年有余”的大吉大利,是在陶壶里放上大米,上面再摆上寓意子孙满堂的“九鬃芋”、象征大吉大利的红橘、代表兴旺发达的碗糕和寄意财源滚滚的红包,然后插上蕴含长年丰足、吉祥发财的“春枝”。

  跳火群

  男人们则己将番薯藤堆垛大门外,招呼一家大小一起“跳火群”,干燥的番薯藤连同扫尘用过的扫帚被点燃后,火光冲天,火星点点,映红一家人的笑脸。在这熊熊燃烧的火堆上,一家人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迎来干净吉祥,在“跳火群”时如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没能及时赶回来,家人也会捎其衣服一同消灾过运,同时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归厝内”。

  △跳火群

  “跳火群”后,趁番薯藤彤红未熄之时,将余烬铲进添于“火窗”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在“跳火群”后,再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的垃圾连同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堆放门边,而没将垃圾倒于厝外,这一风俗叫“乞如愿”,源于“如愿”的神话传说而被人们寄以致富的意思。

  △跳火群

  守岁

  晚上八点,随着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除夕特別节目“春风得意”的实况开播,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观看富有乡土味道的节目,在一壶茗香四溢的铁观音茶高冲低斟的陪伴中,述旧岁展望未来,其乐融融、温馨幸福。“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当新年钟声响起时,家家户户灯火辉煌,在这辞旧迎新、一元复始的时刻,厅堂上是烛光烁烁,一家大小手持清香三柱,祈福国泰民安、幸福美满,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晋江习俗有“长明灯”之说,就是点燃的蜡烛在除夕夜是不能吹灭,直至烛终自行螅灭、使其长明。

  △春节茶花绽放颜长城/摄

  随着社会进步,虽然一些繁琐的过程有的已逐渐消失,但除夕的一些习俗仍在晋江沿袭,并与时俱进地演变。伴随除夕的到来,兆示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整个晋江大地洋溢在欢喜过大年的喜悦气氛中!

责任编辑:李加茵 李加茵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