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网盟动态 >>正文

解码英雄武汉为什么能

www.ijjnews.com来源:长江日报2021-03-10 16:44我来说两句
  

  1

  在武汉发展的时间轴上,2020年注定成为重要坐标。这一年,我们面对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这一年,英雄的武汉浴火重生,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站在这个春天深情回望,2020年的武汉日夜,给人们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

  总书记和党中央

  是最可靠的主心骨

  2020年1月22日,在疫情扩散蔓延的严峻形势下,总书记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果断作出关闭离汉通道的重大决策。

  武汉“封城”了,但武汉人民不是在孤军奋战。全国医护力量驰援,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向武汉集结。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武汉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全国乃至世界抗疫斗争争取了宝贵时间、探索了成功经验。

  3月10日,在武汉抗疫的关键时刻,总书记不惧风险,来到武汉。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总书记的的深情寄望,为武汉注入了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强大底气。

  2020年武汉经济在遭受重创后逆势崛起,总量重回全国城市前十。

  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总书记在给东湖新城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回信中切切嘱咐:“现在,武汉已经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但防控任务不可松懈”。

  千万人口核酸检测,向世界证明武汉是安全的城市。自去年5月18日开始无新增本土病例以来,武汉已保持“零本土病例”近300天。

  代表委员感言

  “主心骨”“定盘星”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谈到武汉这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回忆,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曾深情寄语,“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王焰新认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在疫后重振加快发展步伐,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跑出“加速度”。正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才能战疫、战汛、疫后重振“三战并举”,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王焰新也认为,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优越的枢纽位置,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努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实践再次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定盘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武汉局武昌客车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技术组组长黄望明回忆亲身经历的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他说,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不放弃每一位病患;每个中华儿女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为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注入温暖而又坚定的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黄望明说,无论是抗击疫情时的众志成城、守护相望,还是疫后重振时的“搭把手、拉一把”,都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武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市民评说

  “党中央给予关怀,武汉恢复得很快”

  “多亏社区工作人员付出了极大努力,才让我们安然渡过那艰难的日子。”江岸区百步亭现代城居民孙荘想起去年疫情期间的经历,感慨良多。

  孙荘今年79岁,和老伴两人居住。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送菜买药,让老两口渡过了难关。他介绍,自己的妹妹也住在百步亭,至今她的本子里还记录着一笔账:社区一共送了18次新鲜蔬菜,还多次帮忙跑腿买药。这些帮助让他感到很温暖。

  孙荘说,疫情发生后,习总书记亲临武汉,为了千万名武汉人,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都来支援,这在全世界都是找不到的。“我看见不少医护人员为了救治病人,剃成了光头。他们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们看到了他们就感动得想流泪。”

  孙荘还说:“重启之后,中央对武汉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我们看得到,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下,不少大企业都来武汉投资,现在的武汉恢复发展得很快。”

  居民邓家树一家五口住在青山区红钢城街道三街社区。他和孙荘有着同样的感受:“疫情来得突然,家里没有储备多余的食物,当时真是慌了,没有方向感。但是社区党组织和下沉单位来了,我感觉一下子有了依靠。”

  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党员一层一层地爬楼给居民们送菜。“总书记说武汉人民喜欢吃鱼,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全街道的人家里都分到了活鱼。”邓家树今年79岁了,有冠心病,那时候,武汉市公积金中心的下沉党员天天给他打电话问身体情况,他说:“我很感动,党的关怀时刻都在身边。如今,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下沉单位青山区纪委也加入进来,社区党组织的力量更加充实了。生活已经恢复如常,我们很安心。”

  点击查看全文

  ▼

1

  2

  与去年此时不一样,“春节红”“樱花粉”成为江城三月的热词。一年来,从疫情防控主战场到疫后重振主阵地,武汉化险为夷,并不断创造令世界惊讶的奇迹;一年来,从经济断崖式下跌到重回全国前十。武汉能,是因为中国行。武汉变化的曲线道出一个深刻道理,中国制度优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我们最大底气、最牢靠山。

  制度优势是武汉

  浴火重生最牢固的靠山

  “蓝图”“流通”“开放”这样的发展词汇,是“樱花”“暖阳”“人气”这样的春天词汇,成为今年江城三月的热词。

  一年来,从疫情防控主战场到疫后重振主阵地,中国制度的力量何其强大,在武汉主战场创造了中国战疫奇迹,托举了武汉疫后复苏奇迹,创造了千万人口核酸检测的“世所罕见”,也让“武汉经验”迅速推广成为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既是中国之治密码,也是2020年武汉化险为夷的实践。

  一年来,从经济断崖式下跌到重回全国前十,武汉为什么能?因为城的后面站着国。武汉的经济韧性和空间,源于中国经济韧性和巨大空间。全国“搭把手、拉一把”,武汉拼搏、冲刺、决战。“首发现象”“云端武汉”“新沿海”……按下升级键、化危为机的武汉,归来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而是一个全新的武汉、更好的武汉。

  一年来,从遭受大疫大灾到人民安居乐业,武汉烟火气回来了,城市热闹起来了,到处生机勃勃。大灾大疫之后,武汉不但保持社会平稳,还迸发了奔腾的城市活力。这是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是武汉上下的团结一心,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所创造“两大奇迹”的生动体现。一大批景区免费开放,武汉大学樱花大道开设援汉医疗队专场,这是武汉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也是这座城市对中国制度优势刻骨铭心的感悟。

  武汉能,是因为中国行。武汉变化的曲线道出一个深刻道理,党中央的巨大动员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最强大的底气、实现浴火重生最牢固的靠山。

  代表委员感言

  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战胜困难挑战的信心之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范秉衡感言,过去一年,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信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推动实施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殷切寄语“三个一定能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应对困难挑战的力量之基。各地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无数防疫救援物资送往武汉,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制度优势。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克难奋进的精神动力。全国动员、全员参与,在抗疫战场上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共同灾难,携手抗疫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点赞中国,海内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感谢武汉,为抗击疫情作出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为全球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祝福武汉,奋勇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圆满答卷。让我们永远携手,一起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市民评说

  武汉迅速恢复,源于我国制度优势

  江汉区常青街八达里社区居民蒿保华说,面对如此重大的风险挑战,我们国家第一时间组织动员、精准高效统筹协调、有条不紊贯彻执行,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刻,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但我们居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因为有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们日夜守护着我们,为居民们竖起一面坚固的“防火墙”。物资有人送、药品有人买,我们才能安心待在家中配合抗疫工作。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从无到有仅用10多天,全市方舱医院、隔离点陆续改建运营,这一系列举措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

  江汉区唐家墩街马场社区居民、三金华都小区党支部书记易喜林说,武汉作为抗击疫情斗争的主战场,在受到重创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元气、实现疫后重振,源于我国的制度优势。中央出台一揽子专项支持政策,武汉复工复产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展现了坚韧不屈、拼搏向上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对于武汉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发展目标十分期待,武汉值得更好,武汉也一定会更好!

  点击查看全文

  ▼

2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去一年,武汉用实践印证了——

  以人民为中心

  是我们最深厚的底气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去年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作出指示。

  2020年初,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成为一座全力围绕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运转的城市。“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理念在武汉保卫战中得到充分彰显。

  疫情期间,医院、小区、楼栋、村湾,在城市的每一处,一场对抗疫情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抗疫情,全城市民听从指挥,宅家抗疫,将病毒活活闷死;战汛情,一对对兄弟档、父子兵走上大堤,守护家园;拼发展,武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拼搏,就是为了让这座城市的明天更加美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推进疾病预防与治疗一体化机制建设……

  2020年6月,武汉市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坚持把民生优先原则贯彻在社会治理全过程,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代表委员感言

  发展为民计,未来的武汉将更加宜居宜业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武汉的‘必答题’。”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黄利鸣指出,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武汉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不少问题、短板。这一年来,武汉围绕答好“必答题”持续发力,效果明显。

  “健康中国是以健康城市、健康人为基础的。”黄利鸣指出,一年来,武汉强化“全周期管理”“全域建设”理念,开工了“四院三中心”等一批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填补一些新城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按平时医疗可及、急时资源可用的原则,建设一批“平战结合”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区域卫生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医疗整体水平;强化政府办医责任,改革医院运行机制,促进医院公益性作用充分发挥。“在疫情重创之下,武汉依然大力发展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卫生事业,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未来的武汉必将更加宜居宜业、充满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焊装钣金工杨祉刚清楚记得,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一年来,武汉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长抓疫情防控不放松,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扎实落实,效果明显。”——杨祉刚说,武汉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市民出门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出示绿码,居民跨区域流动要及时到社区备案,进出小区要测量体温,倡导市民勤洗手、少聚集,有力举措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武汉还持续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党员干部们来到社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贴心服务群众,“社区治理力量被有力充实,武汉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上迈出新步伐”。

  市民评说

  人人都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居民宋淑珍认为:“超大城市治理的根本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且要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

  去年疫情发生后,发展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党员冲在一线,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大排查,值守小区卡口劝阻居民外出,守护居民健康安全,其中蓝天宿舍小区没有发生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发展社区也于3月底被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命名为无疫情社区。按照武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该社区的6个卡口至今仍由保安和志愿者进行24小时值守。宋淑珍说,平时在小区里看到居民佩戴口罩,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前先登记信息、测量体温,真切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安全的。

  去年夏天,全市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发展社区被纳入改造计划,居住着近百户人家的空军四站小区终于告别了逢雨必淹的历史。武汉是一座志愿服务之城,社区志愿服务更是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文明之星”,宋淑珍也加入了星级志愿服务俱乐部,做志愿服务还能存进“时间银行”里兑换奖品。今年春节,留汉过年的外地人和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都收到了来自社区网格员的关怀和慰问。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结果,就是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能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宋淑珍说。

  点击查看全文

  ▼

3

  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抵御了世纪罕见的洪水大汛,经受了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过去一年,武汉三战并举,仗仗精彩。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武汉激情豪迈,踏上新征程。

  敢于胜利是英雄城市

  最鲜亮的底色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在过去这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武汉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着中国精神,也在一堂堂“思政大课”中锤炼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伟力,也必将成为武汉人民创造更加辉煌业绩的精神底气。

  救治的战场上,是分秒必争的生命角力。封控的战场上,是万众一心的人民战争。保供的战场上,是一刻也没有断的人间烟火气。

  一个个平凡的武汉人,把自己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敢于胜利的武汉人,将“升级键”按成“快进键”:一季度经济遭重创,二季度单季基本打平,三季度强势转正,四季度重回全国前十。

  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仗接着一仗胜,武汉这座千万人口大城,和全国同步举行高考,战胜历史第四大洪水,秋季如期开学,英雄之城浴火重生。

  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武汉不负嘱托,勇担使命。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抗疫大战的精神伟力,正在转化为武汉精神的不变底色,激励着千万武汉人民继续乘风破浪。

  代表委员感言

  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奋起

  英雄的武汉人民在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的历练中,再次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难险阻,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从磨难中奋起,武汉人民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在去年抗疫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建筑业协会会长陈华元时任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在参加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时,深深地感到“抗疫精神在武汉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武汉人无愧英雄人民的盛赞”。

  在陈华元眼中,武汉人的英雄气,不仅仅体现在和新冠病毒的抗争上。在武汉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武汉人又以英雄豪迈的气势迅速投入到复工复产中,在逆境中奋起,拼搏赶超,绝不服输。

  对此陈华元深有感触:“武汉的建筑行业,接连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十三五’已经圆满收官,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家都铆足劲要为武汉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武汉人从来都是不服输的”,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谢文敏看来,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英雄城市武汉才能在抗疫之中历经长达76天的“封城”,又重回烟火人间,并在疫后迅速重振,跑出了“加速度”。

  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人民无怨无悔,默默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在看不见硝烟的武汉保卫战中,用勇敢坚毅诠释武汉人勇于担当的本色,谱写了以一城护一国的英雄赞歌”。

  “经历大难,没有压垮武汉人,更加激起了武汉人的斗志。”谢文敏说,自己切身感受到,疫后战汛、疫后重振、复工复产事业上,所有武汉人热火朝天,百折不挠,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砥砺奋起。她感叹:“武汉人就是中国人的缩影,中华民族历经过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勇往直前,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市民评说

  我们是打不垮的武汉人

  青山区红卫路街道才聚社区居民佟艳,在武汉生活了30多年。2020年,她走上大堤,参与了防汛工作。“去年防疫的任务还没卸下来,防汛的挑战又接踵而来。当时我们街道、辖区单位、社区党员干部一鼓作气、冲锋在前,坚守在防汛一线。我自己也上了大堤,参与了值守巡查。巡堤人员手拿木棍、脚穿雨靴,24小时不间断排查,衣服常常湿了干、干了湿。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无论是疫情还是汛情,我们都挺过来了,因为我们是打不垮的武汉人!”

  杨惠是江岸区四唯街道六合社区居民,也是汉口银行职工。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她下沉社区,担任小区团购群团长,每天忙着给居民团购、送货、搬运物资。疫情好转后,她与同事立即投入到复工复产工作中。

  彼时,武汉为推动疫后重振,出台系列举措:实施消费促进月,开展公益直播、银企对接活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找渠道、找资金。作为银行职工,她参与其中,看到武汉经济社会秩序渐渐恢复,她倍感振奋。

  尤其是全市启动项目拉练,一把手带队现场观摩、互学互评,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这让我们每个市民都坚定了要和武汉共发展的信心,我们更加愿意、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大武汉建设。”她说,武汉有胆量和魄力,以后定会冲得更高,走得更远。

点击查看全文

4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胡雪璇 郑汝可 刘晨玮 宋磊 陈俞 鲁珊 陶常宁 柯立 乔驰 高萌 宋磊 华智超 万凌 王恺凝 覃柳玮 通讯员李放军 詹鸥 柯毅 肖灵 朱素芳 海报:统筹周炬 陈昌 陈智 主创李玉莹 张莉 王语哲 摄影何晓刚 史伟 喻志勇 金振强 高勇 任勇 李子云 胡冬冬 苗剑 金思柳 李永刚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编辑:叶凤 校对:毛欣

标签:武汉|英雄
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