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网盟动态 >>正文

云龙:打好“三张牌” 奋力脱贫奔小康

www.ijjnews.com来源:昆明信息港2018-04-09 16:57我来说两句
  
天造地设形成的云龙“太极”图案,已经成为云龙标志和名片。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地处偏远山区的贫困县——大理州云龙县,如何在2019年实现脱贫?这是一个考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云龙县不等不靠,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中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头人,通过他们,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正走上脱贫之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云龙县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思路,同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张牌”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打好打精以火腿为代表的绿色食品牌

  近年来,外界对云龙的认识,多是从2012年5月那部火遍全球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的。借助诺邓火腿,云龙名扬天下。

  而今,近6年时间过去,作为云龙“绿色食品”牌代表的诺邓火腿,已被当地一些致富带头人做成了产业。

杨斌全制作的诺邓火腿。记者 宋建波/摄

  在诺邓古镇自家的四合院前,杨斌全夫妇隔三岔五就要煮井盐。用大锅煮,一煮就是整整一天。

  这煮盐,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生产和销售用盐,另一方面是做活广告。

  游客过往,无不驻足。顾客自然就留住了,盐的销量自然就上去了。更重要的是,只要游客停下来,走进四合院就能看到杨斌全挂满了院子的火腿——用煮出的井盐腌制的绿色生态火腿。

  “我的手艺,是祖父那代传下来的。”杨斌全说,制作诺邓井盐,一锅卤水要煮十二小时以上,一般会达到十四五个小时。“一锅卤水有300多斤,三月份的时候能煮出50斤盐,五月份能煮60斤,到了雨季,一锅卤水就只能煮出30斤盐。”说起这些,他头头是道。

  杨家制作诺邓井盐、诺邓火腿的技艺,已传承了几代。

杨斌全(戴草帽站立者)与老伴正在制作诺邓井盐。记者 江枫/摄

  杨斌全是诺邓井盐、诺邓火腿制作的县级传承人。他为四合院取名“诺邓故事”。由于这些因素,这里的井盐和火腿自然就有了文化,有了身价,有了销路。

  杨斌全制作好的诺邓井盐,颗粒匀称,颜色洁白,多用模子制成坨坨盐,上面印有“诺邓”字样。15元两坨,每坨重约三四两。

  杨斌全制作的火腿,单只重量在13斤至30斤之间,一年以上的卖60元一斤,120元一公斤。每年能卖约300只,年销售额近40万元。

  老手艺人还跟上了“互联网+”的潮流。杨斌全说,他的火腿多上网销售,包邮。客人多是光顾过他院子的人,客户关系靠微信朋友圈维系。

  如果说杨斌全还只是依靠个人技艺致富奔小康,那杨梅花、杨艳芹就是通过发展以诺邓火腿和五味子酒为主的绿色食品,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杨梅花、杨艳芹都是云龙县检槽乡检漕村人,2008年以来,杨梅花开过饭馆,生产过五味子酒。去年,她开始和杨艳芹合作,制作诺邓火腿和腊肉销售,一年中酒、火腿、腊肉的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纯利润达到100多万元。

  “五味子是种野果,以前一斤五毛钱不到,后来我们向农户收购了来做酒,现在都涨到10元一斤了。”杨梅花说,五味子盛果期约为一个月,跟她们合作的农户有100多户,这些人家在这一个月中,采摘情况好的能增收上万元,一般的也能增收三五千元。

杨梅花(左)、杨艳芹(右)展示她们制作的腊肉。记者 江枫/摄

  杨梅花、杨艳芹二人用于制作火腿和腊肉的生猪,除少部分是自己养的,大部分都是向其他农户购买。下一步,她们要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品牌。

  近年来,云龙的绿色食品产业品种和规模不断壮大,矮脚鸡、麦地湾梨、诺邓火腿、云龙茶、诺邓黑猪,都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

  围绕这些绿色食品产业,当地或自发,或政府牵头,组建了“党组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扶贫模式,成效显著。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诺邓村加工储藏的诺邓火腿超过5万支,群众出售火腿的纯收入突破1000万元。到2017年底,全县诺邓黑猪存量达5万头,诺邓火腿存量达200万公斤,产值达2亿元。

  做大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

  云龙为世人熟知的还有“太极”、天池等自然景观。

  近年来,当地不遗余力挖掘这些自然奇观的效益。今年3月31日至4月6日举办的2018年太极文化旅游暨天池万亩梨花周系列活动,除了力推火腿等绿色食品外,还嵌入了许多“太极”元素——太极之地打太极、重走盐马古道、山地自行车比赛等。

  该县县委书记段冬梅明确表示:举办这一系列活动,就是要以花为媒,借助世界奇观“云龙太极”和天池万亩梨园等名片,展示云龙的自然美景和多彩人文,全力加快绿色生态休闲农业和全域文化旅游发展,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全县之力助推跨越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地方党委政府的用意深得民心。当地群众正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发展旅游增收致富。

五滴水客栈内景,右侧站立男子为李文飞。记者 宋建波/摄

  李文飞是诺邓古镇五滴水客栈的房东之一,五滴水客栈在传统四合院基础上改造而成,一道大门进去,李文飞有七个床位,李正华有十个床位。

  李文飞和李正华祖上是一家,他们和另外一家人共同拥有五滴水客栈这套四合院的产权。李文飞的房间老旧,狭窄,这在过去,是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如今,搭上诺邓旅游的便车,李文飞已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节期间房费收入达到近千元。

  李正华的房间经过改造和装修,吊了顶,修了卫生间,更接近客栈标间的水平,收入远高于李文飞。

  “诺邓古镇的旅游正在起步,一年带来的收入不多,但也是个有益的补充。”李文飞说,客人到古镇来,无外乎感受感受古镇的美景和氛围,尝一尝古镇的饮食,随着古镇被更多人所知,相信旅游收入会不断增长。

  与五滴水客栈相比,云龙一窝羊农耕文化度假山庄的发展就更上水平、更上层次,老板张佳鸿眼光独到,胸怀大志。

  张佳鸿是“云龙慢生活”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他一直认为,云龙的旅游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将绿色食品、人文景观融汇进去,让人呆得住、愿意呆,而不是走马观花看完山水就走。他多年前就提出的这一观点,与如今省里提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理念不谋而合。

  张佳鸿也一直这样践行着。

张佳鸿开办的云龙农耕文化博物馆。记者 江枫/摄

  张佳鸿将当地饮食文化同农耕文化作了很好的融合。在一窝羊农耕文化度假山庄里,他还免费开办着“云龙农耕文化博物馆”,经过十余年苦心经营,2016年6月博物馆正式挂牌,如今藏品已达2万余件,其中许多都是现在已很罕见的文物。

  这些物品都是张佳鸿下乡采购绿色食材时收购来的,或者用酒换来的。他想借助这些东西,将云龙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发展变迁等,都浓缩在一窝羊里,让客人在这里能收获精神和物质,获得双重体验。

  张佳鸿说他的主要食材直接来自农户,绝对绿色。

张佳鸿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的宝贝。记者 江枫/摄

  “我目前正在多方考察,尝试合作建设几个乡村家庭生态农场,发展体验式旅游。”张佳鸿想把客人直接带到生态农场品尝优质食材,体验农家生活。至于合作农户,可以参与投资,也可以单纯提供土鸡蛋、矮脚鸡等优质食材。

  张佳鸿比较看好这种深度体验式旅游,他说自己曾接待过香港的一对小两口,他亲自为两人设计了一周的行程,让他们深入乡野感受云龙,令对方十分满意。

  “通过这样的深度体验游,游客能记住云龙,记住我,今后我就可以将云龙的绿色食品源源不断地卖给他们。”

  张佳鸿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木耳、核桃、树花菜、土鸡蛋、诺邓火腿等特色农产品精准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他窖藏的一批两万斤的包谷酒和苦荞酒已近四年,达到了他的上市预期。此前,他每年卖酒也能收入四五万元,自己致富了,也帮助着农户增收。

  (记者 江枫 宋建波)

标签:小康|脱贫
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