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网盟动态 >>正文

柯渡人的心里话:“至今我们还沾着红军的光”

www.ijjnews.com来源:昆明信息港2016-08-04 17:44我来说两句
  

  7月28日中午,杨廷发家的农家乐里坐了近10桌客人。老板娘和小工们正在厨房里忙碌。记者 廖拓溪/摄

  到现在,杨廷发家每天最多要招待40余桌客人。尤其6、7、8月是旺季,每天来长征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重走长征路、瞻仰红色革命历史的团队络绎不绝,自家的农家乐也连带着宾客往来热闹非凡。去年,杨廷发一家一年的纯收入有14万左右,比起10年前差不多翻了10余番。

  感念与此,杨廷发特意对红军过柯渡的那段历史做了些研究,还自发做起了“传播员”。每桌客人他都会亲自去陪坐一会儿,少不了的,自然是给客人们介绍红军过柯渡时的各种趣闻轶事。这些小故事,有些是从祖辈上流传下来,还有不少则是杨廷发通过看书、问专家特意记下来的。

  “我今天的一切,都是沾了红军的光。”这句话是杨廷发的口头禅,也几乎成了他向每一桌客人介绍完以后的结束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红色旅游吃红色旅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红色旅游则吃红色旅游。和杨廷发一样因“沾红色旅游光”而发家致富的人在丹桂村里随处可见。当初建议杨廷发“抓住机遇”的杨斌修,也是其中一个。在杨廷发转行做农家乐5年以后,一直在村里做农资生意的杨斌修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过去,村民们都住在这样的土坯房里。随着新村建成,越来越多的村民已经搬离老村。记者 廖拓溪/摄

  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寻甸县政府与云南丹彤集团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柯渡镇丹桂村红色旅游开发协议书》,协议投资1亿元依托红军纪念馆打造红军村,包括加强丹桂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红军村广场等。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下,丹桂村迎来了转头换面的重要机遇。长征纪念馆在2007年至2009年进行了2年的闭馆维修,村头修建了红军村广场,最为重要的是,在与老旧逼仄的老村一路之隔的地方,规划修建了新村。

  新村的道路、照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门口都停放着小轿车,老人赶着羊群走过。记者 廖拓溪/摄

  根据统一规划,新村道路四通八达,每家每户均以青瓦蓝墙、不超过两层半的要求统一修建新屋。从2007年启动建设到2011年初步建成,共有50多户村民入住新村。在这过程中,建筑材料一时极为紧缺,砂石土木等用料都需要从外部运入。

标签:红军|柯渡
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