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网盟动态 >>正文

柯渡人的心里话:“至今我们还沾着红军的光”

www.ijjnews.com来源:昆明信息港2016-08-04 17:44我来说两句
  

  远眺丹桂村,鳞次栉比的小洋楼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廖拓溪/摄

  昆明信息港讯 2016年7月,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里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距离村委会仅数百米之遥的长征纪念馆里,黄砖青瓦的革命遗址,错落在青石板路两旁,再配上馥郁的桂花香,参观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

  与纪念馆相距不到200米的丹桂农家乐同样宾客满朋。老板娘忙着在厨房内做菜烧茶,老板杨廷发则在外迎来送往,陪客人们忆古谈今。作为丹桂村里依靠红色旅游富起来的第一批人,杨廷发见证了丹桂村华丽转身的全部过程。

  建新村、修道路、壮产业、兴农业……在这数十年的发展中,丹桂村里的土坯房换成了小洋楼,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们从靠天吃饭慢慢变成了现在的靠产业挣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回汉村民和谐共处,人均收入年年攀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而这一切,都与红色旅游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今天的一切,都是沾了红军的光”

  “没有纪念馆,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杨廷发是柯渡镇丹桂村的村长,是党员、村里的调解员和护林员。身兼数职的他自诩是留在村子里的人中间“比较成功的那一个”。而在杨廷发看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离他家不到200米的长征纪念馆。

  90年代伊始,外出务工潮席卷整个柯渡镇,未满20岁的杨廷发和哥哥也随着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去昆明找活干。但因手上长满冻疮,疼痛难忍的杨廷发不到1个月就回到了村子里,从此再也没有出去过。

  坐在自家农家乐的院子里,杨廷发回忆起自己的“成功史”,脸上满是笑容。记者 廖拓溪/摄

  出去务工不成,心思活络的杨廷发看着离家不远的长征纪念馆,干脆开了家卷粉铺,顺带卖些杂货。每年顶多赚个一万来块钱,但杨廷发至今都对自己的这一决定很是自豪,因为自己是“村里第一家做餐饮”的人。

  卖了20多年卷粉后,杨廷发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机遇。2005年,随着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长征纪念馆的游客一下子剧增起来。在同龄长辈杨斌修的建议下,杨廷发自家开的丹桂农家乐2006年正式开业,成为村里最早的农家乐之一。

  新楼房,小轿车,大院子,送一双儿女上了大学……10年来,除了每桌菜中不变的那一碗凉卷粉,杨廷发的生活和丹桂村的村貌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红军|柯渡
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