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晋江风景更好

www.ijjnews.com来源:晋江新闻网2015-12-28

  新的5年,新的规划;新的5年,新的起点。晋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目标和十项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相关,和城乡建设相关,和民生福祉相关,和海内外500万晋江人相关。未来五年,晋江风景更好!

  1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建设高效阳光服务型政府。建立平等公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和投资范围。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推进以“三张清单”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理顺经济开发区与属地镇街管理服务权责机制,提高开发区发展活力。

  深化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企业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探索建立企业优化重组专业化服务机制。推进土地管理利用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弹性供地方式,适度提高开发区工业用地准入标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科学划分市镇两级财权、事权。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推动政策激励节点往“事前引导、事中扶持”方向调整。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构建以政府为主,个人、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探索建立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和补偿机制,改革宅基地审批制度。探索推进“强县扩权”改革,深化“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

  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支持企业开展全方位创新,强化企业在创新决策、经费投入、研发组织、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鼓励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中心。加大中小企业创新孵化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展示中心,引导智库、专家及各类精英团队与成长型企业、创新创业带头人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孵化并培育一批专精特企业、“科技小巨人”和创新型企业。

  全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探索构建由政府发起,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创投风投机构等关联主体广泛参与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三创园、洪山文创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陈埭新区创新中心、金井高校科教园等创新载体,构建功能完备的创新孵化体系。继续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晋设立创新孵化平台,重点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建“两中心、两基地”。着力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两院四校”及福大晋江科教园等院校依托现有资源设立大学生创业场所。

  全力加快创新人才引育。深入实施人才赶超行动,狠抓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博士聚集计划和华侨新生代人才聚集计划。重点建设和引进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作用突出的高端智库。加快建设人才大厦、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持续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鼓励创新人才以社团、研究小组、沙龙等形式集聚创建人才社群。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充分发挥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及其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创业投资、“互联网+”产业三支子基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健全创业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做大做强科创金融。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及面向中小微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担保机构,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建立“投保贷引”联动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体系。

  3 全力打造晋江产业“升级版”

  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发展、向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到2020年,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食品饮料、纸制品及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深入实施“晋江智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快消副线子品牌、打造若干国际品牌。深入实施龙头企业促进计划。大力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联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盟主”作用整合同业、跨业资源,打造若干产业“联合舰队”。

  推动新材料、光伏电子、海洋生物、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等新兴行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到2020年,新兴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翻两番,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培育新型服务业态。重点发展科创设计、商贸物流、互联网及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服务等产业,打造新服务业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800亿元。

  推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构建“一带、三港、六区、四示范”的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格局。建设深沪渔港经济区和深沪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引导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渔业种苗、海洋捕捞、紫菜加工、鱼糜制品等传统优势现代渔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邮轮游艇、涉海金融和海洋信息等海洋新兴产业。拓宽对外涉海合作途径,参与境外海洋资源开发,发展远洋渔业。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全力推动经济开发区整体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引入支柱产业高端项目和新兴产业、新型业态项目,大力培育信息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功能专区,推动经济开发区布局重构、扩容升级,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4 打造“海丝”前沿高地

  积极推动泉州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完善围头港、晋江陆地港的基础配套和功能设施,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争取泉州晋江机场获得更多航权、时刻资源和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造泉州晋江机场临空经济区。支持跨区域“陆地港”“飞地港”建设,吸引货源在晋江进出口。引导海外侨资侨企以晋江为支点融入大陆“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批侨商合作新平台。

  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战略,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出口导向型龙头企业,深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提高出口综合竞争力;依托三大开放口岸培育大宗商品集散地和高端消费品销售基地,加大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海丝”沿线国家(地区)重要资源、高端消费品的进口。

  主动对接东盟、欧盟、澳新、非盟(西亚)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鼓励企业抱团到境外尤其是“海丝”沿线城市建设境外自有生产营销网络。

  加强晋台经贸合作,深化与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合作,争取在吸纳台湾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项目转移落地上取得重大突破。继续推动优质企业赴台上市,探索发展晋台跨境金融业务。建设更加便捷的晋台直航运输体系。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洪山文创园“海峡两岸创意设计中心”。

  5 加快环泉州湾核心区建设

  立足“南拓北接、拥湾面海”发展导向,构筑“一主两辅、一轴两带、多点支撑”空间布局结构。

  立足地缘竞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主城要加快打造一批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坚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推进城市修补,做好灵水、塘东等传统村落、古建筑群、古厝、古迹、古树等保护修缮,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推动晋西、晋南辅城成为空间相对集聚、配套高位对接、功能各有侧重的战略支点。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机制,完善城市管理考评办法及激励奖惩机制,打造更加高效的联动管理机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逐步建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式。

  加快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
责任编辑:陈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