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专题2 >> 最新报道 >>正文

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之96岁的离休干部洪肇服

www.ijjnews.com来源:晋江新闻网2015-08-31 16:50我来说两句
  

   铭记历史 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洪肇服老先生讲述抗战岁月。

  位于英林埔顶寮村的沿海区革命纪念馆。

  晋江新闻网8月13日讯  初见洪肇服老先生,难以想象眼前这位满头华发的老人已经96高龄了。瘦高个儿的他精神矍铄,笑意迎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喝水、入座,和蔼慈祥,毫无老领导的架子。

  回首往事,洪老缓缓道来,眼神里有追忆,语气里是饱经沧桑后的平和。

  抗战:成立交通站 任职交通员

  全心全意为地下同志掩护服务

  1920年5月,洪肇服出生于晋江英林埔顶寮村一户贫苦农户家,40年代在抗日救亡思潮的熏陶中,接受党的教育走上革命道路,从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1936年,闽中地下党的朱汉膺和李刚同志先后到晋江塔头、下伍堡和港塔等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在港塔村舅父家,在进步群众林功善和党员林春粟的教育帮助下,洪肇服加入了地下党。1942年,党组织决定在埔顶寮村建立交通站,选址就在洪肇服家。

  “交通站是联络地下党员的一个枢纽,由我担任交通员,负责接待地下同志,开展宣传工作,送信、送情报。”洪老说,当时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是经费问题。地下工作同志来往必须给他们提供膳宿,有时还要为他们凑路费,没有钱怎么办呢?他们尝试过卖地瓜、卖木柴,后来决定买一头骡子,工余赶骡运货既可以筹钱,又是很好的职业掩护。

  做交通员随时会有危险。洪老回忆道,有一次他带着密信要送到深沪去,走到湖仔厝时,遇到国民党乡警抓壮丁,他也被抓住了,押到英林乡公所关起来。幸好没有被搜身,保住了身上藏着的一支“大曲七”(枪),又趁乡警不注意时把密信放在嘴里嚼碎吞掉,这才没有引来更大的麻烦。

  交通站建立之初,知道和了解的人不多,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渐渐藏不住了,村里的议论多了起来,让洪肇服的母亲有了担忧。洪肇服不得不实情相告,并告知以革命道理,母亲渐渐地开始支持革命活动,热情接待来往同志,

  除了想方设法筹粮筹钱,对一些身体不好、有病有伤的同志还特别照顾。有时候,为了安全,同志们会露宿到村子东南面的一片坟地,母亲就格外小心谨慎。有天晚上,通讯员张孙增(绰号“小鬼”)到家里送情报,母亲听到敲门声问:“谁?”答:“小鬼。”问:“谁叫你来的。”答:“黑鬼。”暗号对了,母亲才把门打开。

  1944年11月,洪肇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英林港塔江北学校举行了宣誓仪式,那一刻,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解放全中国,让所有老百姓都翻身做主人。

  离休:任职老促会 筹建纪念馆

  发挥余热将抗战精神延传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洪肇服满怀激情地投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奋斗的足迹遍布晋江、三明、福州……

  “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是很荣幸的事情。”抱着这个信念,洪老在离休之后依然发挥余热,参与了地下党资料的保存整理,力求把那段艰苦岁月真实完整地呈现给后人。

  首先是晋江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成立。由于党中央的重视,1990年7月批准成立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中国老促会”),各省、市紧随其后,晋江也于1995年成立老区建设促进会,挑大梁的担子落在了德高望重的洪老身上。彼时,洪老已离休多年,年岁已大,身体不好,且老区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自觉不能胜任。“但是想到老区人民对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想到革命先烈的牺牲,我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推辞呢!”于是,洪老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老促会的重担,以75岁的高龄,带头筹集经费,建立组织网络、大力宣传老区,走遍老区基点村调查研究,著书立说讲述老区革命斗争史,助力老区各项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发展……可谓硕果累累。

  沿海区革命纪念馆的建设也非偶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老同志提议建一个革命纪念馆了。”除了赞同,洪老还有自己的想法,“我和一些同志探讨,认为要建馆必须先将沿海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写出来。”于是,几经易稿,便有了《沿海风云》的出版。纪念馆的筹建是大事,又是洪老牵头联系相关部门、发动捐款、监督施工,最终顺利建成开馆。“这是种寄托,既能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又能鞭策和鼓励健在者和后来人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尽管过程曲折重重,洪老也认为是值得的。

  “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你们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那会飞机扫射、炮火连天的场景,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人,然而正是那些无数牺牲的烈士,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成就,洪老感慨万千。

  我们告辞前往沿海区革命纪念馆参观的时候,洪老坚持陪同,一定要去现场为我们解疑答惑。一同前来的晋江市委老干局小马告诉我们:“洪老淡泊名利,一直拒绝接受专门针对他个人的采访,后来听说采访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牢记先辈们的牺牲付出,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才欣然同意了。”

  (感谢晋江市委老干局提供材料。)

  (记者 谢秀英 王萍萍 通讯员 庄思莹 文图)

责任编辑:王萍萍 王萍萍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